时间:2025-11-13人气:来源:小编
近日,卢旺达与塞内加尔正式签署航空运输协定,计划拓展跨境航线、深化低空经济合作,这是非洲国家加快区域航空一体化布局的新举措之一。此前,在2025年非洲航空峰会上实现非洲首飞的中国自主研发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推进在卢旺达的商业化运营筹备。非洲国家人士表示,这将为中国与非洲在低空经济领域合作提供新机遇。
近年来,低空经济已成为全球航空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至2025年非洲航空货运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2025年货运量接近400万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亿美元。长期以来,非洲大陆经济发展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地理环境复杂、公共服务覆盖不足等挑战,而无人飞行技术的兴起,为破解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也成为非洲国家加快低空经济布局的重要契机。
作为非洲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卢旺达2016年成为全球首个在国家层面正式启用无人机配送系统的国家。通过与外国公司合作,卢旺达在首都基加利以西的姆哈加设立了首个无人机运营中心,通过固定翼无人机向山区、偏远地区医疗点配送血液、疫苗和药品等,将原本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运输时间缩短至30分钟左右。此后,卢旺达持续扩大合作范围,建设多个配送中心,实现无人机航线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加纳、肯尼亚、马拉维等国也纷纷引入相关模式,将无人机应用场景从医疗物资配送拓展至农业植保、矿业勘探、人道主义援助等多个领域,同时促进飞行员、运维人员、数据分析师等本土技术人才培养。马拉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建设人道主义无人机走廊,为救援地区运送药品。7月,肯尼亚民航局批准在孔扎科技城设立首个专门用于超视距无人机作业的管制空域,为技术测试、培训、研发提供协作平台。5月,加纳通信、数字技术和创新部启动项目,为1万名青年提供无人机操作、物流技术等数字技能培训,助力医疗物流和农业植保领域发展。
近年来,中非在低空经济领域加强合作,契合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的发展需求。在赞比亚,中方团队利用无人机对北部和东北部8万平方公里区域开展勘探,为矿产行业提供3D地形测绘、体积计算等精准信息;在南非,大疆科技、极飞科技等中国企业的农业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甘蔗种植园,相比传统人工喷药,效率更高,且农药用量更少,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非洲无人机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市场碎片化、空域监管滞后、专业人才短缺、基础设施支撑不足等共性问题。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表示,中国企业愿与非洲国家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为中非低空经济合作注入更多活力。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