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新”而行 托举低空经济“高飞”

时间:2025-09-09人气:来源:小编

“在前期的降雨过程中,我们通过合肥低空气象监测站网,及时捕捉到高空大风天气,并观测到近地面300米以下的空域风力较小。”合肥市气象局观测网络与科技预报科科长陈鹏回忆道,“我们迅速通知相关低空飞行企业,抢抓低空区域安全飞行窗口期,使用无人机配送血浆、检验样品等医疗物资。”

在江淮大地上,无人机物流、低空文旅等新业态蓄势高飞,安徽气象部门以科技赋能、数据驱动,构建起从精密监测到精准服务的全链条保障,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协同聚力,融入低空经济发展“快车道”

今年3月,由安徽省气象局指导,合肥市气象局牵头,联合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等多家单位共建的“合肥低空气象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依托该中心,安徽气象部门联合多方力量,开展包括激光雷达质量控制、三维风场反演、10米级风场实况产品在内的8项技术协同攻关。

协同创新背后,是安徽气象部门主动融入低空经济发展大局的坚定步伐。早在2021年,省气象局加入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2023年成为省低空经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024年,与省通航控股集团联合成立安徽通航气象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初,在安徽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雯形成加强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提案,建议将气象纳入低空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等。

如今,安徽气象部门与省通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安徽通航气象保障平台”,覆盖低空飞行服务、航空应急救援、无人机管理等多元化场景,提供机场危险天气监测预报、跑道风预测、飞行航线气象服务等40余类保障产品,成为低空经济“飞得稳”的关键力量。

科技赋能,锻造低空气象保障“硬实力”

在被喻为低空经济“超级实验场”的合肥骆岗公园,气象部门部署的移动边界层气象观测方舱格外醒目。该设备的激光雷达和无人机气象探测模组可以实时捕捉1000米以下空域的风、温、湿、低云等气象要素,为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提供气象数据支撑。

为提高低空气象探测能力,安徽气象部门依托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开展了双光子测风激光雷达、单光子能见度激光雷达等新型探测装备研发,成立边界层观测资料开发应用重点创新团队,推进边界层大气探测装备应用和产品开发。截至目前,在全国首批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城市之一的合肥市,气象部门已完成布设20套边界层观测设备,共享社会化垂直观测设备3套,推动低空气象监测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精准的观测数据如何转化为实用的服务产品?安徽气象部门深入对接低空气象服务需求,研发多源资料预处理与质控、多源数据融合、风场预报优化等低空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建立与企业的数据快速共享安全通道,实现多源低空数据的集约化管理。围绕合肥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片区、芜湖低空飞行营地和低空试点市全域,形成覆盖3个典型场景,包含10个气象要素的5分钟频次、28个垂直分层的监测和预报数据产品集,并已接入多个平台投入试用。

前瞻探路,拓展低空气象应用“新场景”

在合肥市,“空中看骆岗”“空游巢湖美景”等低空文旅项目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

“聚焦低空飞行安全需求,我们依托局企合作共建的‘合肥低空气象服务平台’,向运营方提供飞行航线的三维风场、温湿度等精细低空实况观测产品。”陈鹏介绍,目前平台已初步构建低空气象数据底座,能够实时推送风速、能见度等关键信息至低空飞行管理平台,为低空航路规划、飞行计划报批、实时运营调度等业务提供支持,保障全市日均30架次的飞行活动。

不止于文旅,安徽气象部门着力培育多种低空气象数据应用场景。在芜湖市,开发“芜湖智慧气象先见系统”通航服务模块,为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飞行服务站提供低空飞行营地常规要素和危险天气实况分析、危险天气短临预报等定制化信息,为新机型的研发测试提供重要安全保障。在“安徽造”全国产通用飞机试飞期间,该系统提供了精准的试飞窗口期预报,助力飞机顺利完成低空飞行测试。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安徽气象部门将加快构建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拓展低空经济气象服务场景,充分发挥气象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为安徽低空经济持续“高飞”注入源源不断的气象科技动能。

(作者:李雯 责任编辑:张林)


标签: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低空飞行   低空经济发展   无人机   低空经济产业   低空   低空经济网   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