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9人气:来源:小编
低空经济领域迎来标志性事件。电动飞机制造商Beta Technologies近日正式启动在美上市计划,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最多8.25亿美元资金。根据该公司提交的文件,其将发行2500万股股票,发行价区间定为每股27至33美元,预计11月3日确定最终发行价。
若按发行价上限计算,Beta市值将达到72亿美元(约合51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其2022年24亿美元的估值增长逾两倍,成为目前低空经济领域规模最大的IPO。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却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截至2025年6月底,Beta上半年营收1.56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一倍;净亏损1.83亿美元,同比扩大34%。其估值已跻身行业前三,仅次于Joby Aviation和Archer Aviation。
与依赖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不同,Beta始终保持着稳健的股权结构。富达投资与卡塔尔投资局等传统机构投资者已累计注资11.5亿美元;此次IPO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同样亮眼,包括BlackRock、AllianceBernstein及GE Aerospace等知名机构,总认购额超3亿美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GE Aerospace已同意投资3亿美元,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混合动力涡轮发电机,这标志着传统航空工业对电动航空技术路径的认可。

Beta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系统化布局。公司不仅研发Alia与CX300系列电动飞机,还同步建设“Charge Cube”充电网络与能源管理系统,形成类似特斯拉“车+桩”的生态体系。截至目前,Beta已在美国22个州布设充电节点,并在美国空军基地成功安装首个电动飞机充电站。2025年6月,其Alia机型在纽约JFK机场完成全球首次全电动客机演示飞行;8月,CX300机型完成近7000公里的欧洲巡演,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
然而,与美国市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低空经济领域正经历资本降温。今年上半年,该领域融资事件78起、总金额8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2%和8%。10月14日,宗申动力控股子公司宗申航发更宣布终止上市辅导,其2025年中报显示营收同比下滑29.71%,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700万元。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态度的转变——从追逐概念转向注重实际效益。
这种转变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7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专题会议明确要求“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强调产业需要硬科技、真场景、强运营。现实情况是,当前低空经济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应用场景多局限于物流运输、公共服务等领域,且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头部企业如纵横股份已连续四年亏损,亿航智能净利率跌至-92.01%,行业普遍面临“高成本、长周期”的发展瓶颈。
Beta的成功上市预示着低空经济正从概念热走向产业化验证的新阶段。在这个结合了航空制造高门槛与新能源产业资本密度的领域,最终能够真正起飞的企业可能寥寥无几。随着资本市场愈发理性,只有那些具备核心技术、明确商业化路径和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漫长的竞赛中坚持到最后。低空经济的故事依然动人,但实现商业成功的道路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