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0人气:来源:小编
近日,由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新通航企业——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大型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金堂淮州机场正式下线。这不仅是一次产品从图纸到实体的跨越,更意味着中国在高端航空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跃迁,为eVTOL商业化落地按下了加速键。
技术为本:铸就“中国低空智造”新标杆
作为沃飞长空旗下首款战略自研产品,AE200-100采用全球领先的倾转旋翼技术,具备无需跑道即可完成垂直起降的卓越能力。该产品配置3排4至6座灵活布局座舱,最大航程达200公里,可高效覆盖核心城市群,广泛应用于跨城通行、机场快线接驳、大环线景区串联、低空文旅观光及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相比传统直升机,AE200在噪声控制、能耗效率和运营成本上实现显著突破,真正实现高安全、高经济、高舒适、高环保的综合优势,重新定义城市空中交通体验的新标准。
支撑这一切的,是AE200-100在安全性上的系统性突破。沃飞长空首席产品官屠强介绍表示本次下线的首架机“为批产构型原型机,在气动、结构、材料、航电、飞控等关键领域均实现全面创新,是目前全国安全水平最高的eVTOL之一”。 其核心在于国内首创的“八轴内四倾转”构型——即8个独立电机驱动分布式螺旋桨,其中4个为可倾转旋翼。该设计不仅赋予飞机卓越的机动性,更构建起前所未有的动力冗余体系。在极端工况下,即使多电机失效,系统仍能通过智能重构与飞控算法,实现安全可控的紧急降落,将飞行安全从“被动防护”升级为“主动保障”。
同时,AE200-100搭载业内领先的eVTOL航空三电系统,融合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与SVO1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实现对电池状态、飞行姿态、环境感知的毫秒级实时监控与主动干预,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行提供“数字护航”。
适航冲刺:从“首架下线”迈向“首证落地”
此次首架机下线,不仅是AE200系列产品从研发走向量产的关键一步,更意味着沃飞长空正式进入适航取证的冲刺赛段。作为国内最早启动适航申请的载人eVTOL机型,AE200已率先进入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第四阶段(复合验证阶段),正式开启TC(型号合格证)获取的“最后一公里”攻坚。后续,AE200-100将承担数千项验证任务,涵盖系统集成测试、地面静力试验、飞行控制律验证、载人符合性飞行等核心环节,为未来商业化落地做足准备。
目前,沃飞长空已自建设计保证系统(DAS),并率先推进运行符合性评审(AEG评审),主动向监管机构提供详实、可信的符合性证据,全力保障审定进程高效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沃飞长空正深度参与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eVTOL适航体系的本土化、规范化发展,为国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沃飞范本”。
首年“爆单”:沃飞长空全面商业化布局再加速
下线仪式上,沃飞长空宣布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已获市场踊跃认购,订单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家核心经济带。锁定低空观光、机场接驳为首批试点场景,沃飞长空正携手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探索eVTOL商业化运营的更多可能。
依托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沃飞长空已启动 “巴蜀低空文旅走廊” 项目试点,并携手祥源通航等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低空游览示范项目。此外,沃飞长空已与国内航空企业,如川航集团、中信海直、华龙航空、甘肃公航旅、泰国SIT等达成战略合作,深度对接落地模式,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千架订单储备与多元生态场景合作的落地,体现出市场对以AE200为代表的国产大型载客eVTOL技术实力与产业前景的高度认可与青睐,也展示出沃飞长空构建商业化生态的清晰路径与加速落地的决心。目前,沃飞长空在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全球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 2026 年一季度正式投产使用。该基地建成后,将构建起集研发、生产、测试、交付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大幅提升AE200及后续系列产品的产能规模与生产效率。
以首年订单“大丰收”为开端,沃飞长空正加速推进eVTOL的全面商业化布局,这背后也离不开吉利集团的强力赋能。作为吉利构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出行科技生态的重要一环,沃飞长空具备先天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营生态、资源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已在座舱研发、电驱系统、充电系统等方面与吉利汽车供应链深度协同,并将积极探索与吉利旗下出行品牌联动,打通“地面接驳+空中出行”的无缝衔接链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高效、便捷的未来出行服务。
首架机的成功下线,是沃飞长空深耕低空赛道的关键里程碑,也是“中国智造”在高端低空装备领域的又一次突破。相信在沃飞长空为代表的国内头部eVTOL企业的推动下,一个高效、绿色、智能的立体交通新时代,将加速向我们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