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6人气:来源:admin_dklt
站在万亿市场的风口之上,低空经济正加速飞向舞台中央。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低空经济不仅已被国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在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测算,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从中央到地方,低空经济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低空经济又是一座巨大的金矿。随着众多玩家入局,这个产业也在不断升温。
在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和成都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投中信息于2024年9月24日在成都天府新区国会中心举办以“壮大耐心资本,培育新质产业”为主题的“2024天府创新资本论坛”活动。
围绕《低空经济,重点在低空还是经济?》这一议题,创东方投资管理合伙人高宇辉作为主持人,与华强资本合伙人张寅冬、元航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张志勇、驼航科技董事长王强、微至航空总经理&创始人徐淳、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MO朱胜利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志勇认为,低空经济的核心一定是在“经济化、产业化、规模化”上。在朱胜利看来,低空经济的底层逻辑是,“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没有低空的要素化,就带来不了场景化,没有场景化,就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
王强觉得,低空只是一个基础、路径、渠道,关键在于能不能实现商业逻辑的自洽以及商业经济的闭环。徐淳判断,经济是很多决策的底层逻辑,航空器要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定要以“经济”为先导。
张寅冬表示,低空经济是具备长远发展潜力的赛道,目前虽然处于较初期阶段,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市场需求,未来发展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高宇辉总结,“低空经济是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成都是鼓励低空经济行业发展的排头兵,我们作为行业参与者,充满期待。”
以下为嘉宾们现场探讨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高宇辉:大家好!低空经济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从国家到地方都当做重点来推。首先,请在座各位把各自公司的大致特点介绍一下。
朱胜利: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交流。我是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朱胜利,原来做了20年芯片,在7年前开始创业,经历过8轮融资,现在迎来了春天。
7年前,我们看到消费级无人机有很多厂商和很好的品牌占领全球,但是在工业无人机领域,没有一个品牌能够在工业场景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
后来我发现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电的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如何解决电和人的问题就是云圣智能的课题,我们用7年时间把全自主无人机系统在电力、新能源、消防应急、智慧文旅、智慧林业以及社会治理等全面应用起来。
7年以来,我们也获得了268项大奖。去年年底,在来自26个国家的1200多个团队的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中,我们拿到特等奖。最近,我们也成为工信部评定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
云圣智能在过去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面对今天火热的低空经济,我们有三大战略:
第一,机器训练机器,重点是和AI大模型结合。
第二,机器自动建图,与最近自然资源部提出的三维实景中国紧密相关。
第三,机器制造机器,我们在太仓建立的无人化工厂,用机器制造机器满足低空经济未来火热的需求。
公司基本情况是这样,欢迎大家跟我们做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谢谢!
徐淳:我是微至航空的徐淳。微至航空是成立3年左右的初创公司,我们聚焦经济型通用无人运输机的研制,采用的是固定翼双发双尾撑的构形,我们一切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客户场景痛点的倒逼。
我们之所以强调低空经济中“经济”这两个字,就是因为我们一开始便认为航空器要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定是要以“经济”为先导。我们团队早期都是做军工,是资深的一线工程师团队创业。套用最近比较流行的词,我们是一群“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既要有理想,要看到远方的山,也要看到鞋里的沙子,更多是围绕无人航空器解决工程化问题,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解决他们的实用性、以及供应链等问题。谢谢!
王强:大家下午好!我叫王强,是驼航科技的创始人。驼航科技主要做军用、民用、山区、海岛、高原等等恶劣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下重载的航空运投、重载无人机。核心产品是驼峰系列,荣获了第七届航空航天创新大赛创业组一等奖,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二战的生命线——驼峰航线。今年是创业第五年,从产品逐步出来再到销售闭环,然后到今年批量交付,还有用户的复购等环节。我们的口号是“驼峰为重载而生”。谢谢大家!
张志勇:大家好,我是元航资本的张志勇。元航资本是专注于航空航天和硬科技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机构,核心团队都是北航教授和北航校友。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商业航天、通用航空领域进行密集的生态链、产业链布局,投了一系列在行业里面非常优秀的公司。在我们的投资里面,90%以上都是第一个给支票,基本上都在种子、天使、A轮阶段,单笔投资平均下来在1000-2000万元。
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迎来了非常巨大的行业机会。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可以在这座产业金山里掘到足够丰厚的黄金。谢谢!
张寅冬: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参加圆桌论坛。我是华强资本的张寅冬。华强资本是一家上海的民营创投类机构,成立于2015年。我们一直聚焦战略性产业,目前布局集中在低空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我们过往的投资案例里面,就有沃兰特、星河动力、富特科技等等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我们华强资本致力于挖掘契合时代趋势、成长性强,引领未来科技的创新企业。谢谢大家!
高宇辉:我是来自于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的管理合伙人高宇辉。我们公司有17年历史,是深圳市老牌的创投机构之一。目前为止,已经成功投出33家上市企业。我们投资风格是投早投小投科技,希望助力于高新企业的成长。
第一个问题和主题有关,低空经济重点在低空还是在经济?这个问题是问,现在的低空经济是因为缺少热点而形成的一个短期的热点经济,还是长坡厚雪?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机遇和挑战,会付出哪些试错的成本?就这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在座的各位嘉宾,还是从朱总先开始,先从实业企业开始。
朱胜利:谢谢高总,谢谢大家!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们要发展“低空”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要发展“经济”。我一直也在说,“低空经济”没有叫做“低空产业”,也没有叫“低空领域”,而是叫“低空经济”,这在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命题。实际上大家都有思考,既然叫经济,就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就要拉动我们国家GDP的发展,成为未来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者。
对于低空经济来说,我们的目标既然是经济,从低空到经济这是一个过程。低空经济不是说我买一个无人机飞两下就能变成低空经济,它一定要形成规模。而且这些无人机作为最基础的单元,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刚需。我不渴的时候你把水送过来,这也没办法解渴。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低空经济跟我们的创业公司一样,投资人投创业公司,首先看这个公司能不能赚钱,至于你做什么大方向,哪怕你做的是热点,商业不能形成闭环,投资人也会望而却步。
从经济方面来说,如果低空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场景也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经济活动所推动的一定是大经济体的大发展。
徐淳:我很赞同朱总的观点。不光是低空,很多产业最终落地一定是“经济”两个字。我们也常听一句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见经济肯定是众多决策的底层逻辑,当然我们判断经济时有很多维度,这和原来一条线单维度不一样,投资机构判断一个项目时也是多维度,不同维度去考虑经济性,估值、团队薪资、技术生熟度、供应链卡脖子、政策风险、市场规模等问题。
工业产品在历史上不乏经济性不好的案例。比如电视领域的LED和等离子电视的技术路线都有优势,但是最终还是落到经济性上面。再往前看航空和汽车领域,包括最近很火的飞行汽车的案例,百年航空史,前苏联人、美国人、欧洲人都做过类似的产品,但是最后为什么没有形成落地的实体?很大原因是商业闭环和产品落地应用时的体验,在当时是不经济的,包括维修、保养、停车费等,都是影响经济的因素。经济两个字深入到各个方面,低空应用一定是由“经济”才能带动产业的落地。